每天補充維生素C,效果卻不如預期?這可能與食用時機和搭配習慣有關!錯誤的吃法,可能讓攝取的營養素大打折扣。
 

維生素C在維持身體正常運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究竟該如何吃,才能讓維生素C充分發揮作用?本文將帶你掌握維生素C的最佳食用時機,並揭露必須避開的四大錯誤搭配,幫助你聰明補充,最大化維護健康效益。


 

一、維生素C什麼時候吃最有效?

 

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,搭配開水就能被人體吸收,因此補充時間上來說,其實很彈性。不過,為了兼顧消化道舒適度與運用,建議選擇飯後或隨餐補充。
 

這是因為維生素C本身帶有弱酸性,空腹攝取對少數人來說,可能會有輕微刺激胃部的不適感。選擇飯後補充,不僅能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,還能促進鐵質的吸收,讓營養補充更有效率!
 

 

二、維生素C不能和這4種搭配!


錯誤的飲食習慣或藥物搭配,可能會影響維生素C的穩定性與運用,甚至可能導致身體不適。
 

1. 含咖啡因、茶類及酒精的飲品

咖啡具有利尿作用,會加速水溶性維生素C的排出;茶中的單寧酸會影響維生素C的運用;酒精則會干擾維生素C在體內的代謝與利用。

 

建議做法: 飲用這類飲品,應與維生素C補充品間隔至少 1 小時以上。

 

2. 牛奶或含鈣豐富的乳製品

維生素C屬於弱酸性,雖與牛奶同食不會在人體內產生有害反應,但部分敏感族群可能出現輕微消化道不適,建議分開攝取,以維持消化的舒適度。

 

建議做法: 建議兩者分開 1~2 小時攝取。

 

3. 海鮮與內臟類(如豬肝)

這類食物含有較多金屬離子(如銅、砷),這些成分會影響維生素C的穩定性。
 

建議做法: 若食用大量豬肝或海鮮,建議將維生素C補充品錯開至下一餐再補充。

 

4. 特定藥物(如含鋁胃藥、特定抗凝血劑)

某些藥物的成分可能會與維生素C產生交互作用,進而影響藥物的效果或維生素C的運用。
 

建議做法: 務必與藥物間隔至少 2 小時服用,或先諮詢專業醫師或藥師,以確保安全無虞。
 

 

維生素C在維持身體正常運作中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只要掌握飯後補充的原則,並避開上述可能影響運用或造成不適的飲食及藥物,就能確保攝取的每一份維生素C都能被身體有效運用,為健康持續加分!